
◎掘金日本房产(ID:Japan_gold)| 弗诶非配资在线机构论坛
前阵子,我见了一个在日本定居五年的朋友小A。
她回国办事,顺便约我吃饭。闲聊间,她提到自己在东京郊区买下了一栋新建一户建。
这让我很惊讶。疫情期间,她曾因工作受挫而选择出国深造,毕业后进入一家日本大手公司。
刚开始,她一直租房住,直到去年才下定决心买房。价格大约三百万人民币,通勤四十分钟左右。如今,她已在新家住满一年。
我们调侃她,“国内买了一两套,日本又有了小家,算是全球开花了。”
可小A却笑着摇头:“在日本买房之后,我才发现,以前在国内买房的经历,真是没得比。”

首先,最让她意外的是,日本的期房,竟然真的能做到跟图纸一模一样。
在日本买期房(一户建),主要能分为两种,「建売住宅」和「注文住宅」。
「建売住宅」是由开发商统一设计、统一建造,再整体销售。而「注文住宅」相当于“定制房”。买地后由业主和建筑公司一起确定设计方案。
小A买的就是「建売住宅」。虽然当时房子还没建好,但开发商提供了完整的设计图纸,还有样板间可供参考。

跟国内不同的是,日本购房合同里会明确写清楚建材和设备型号,例如“LIXIL的窗户”“TOTO的卫浴”,甚至连保修条款都列得清清楚楚——结构和防水10年,内装2年。
这些细节,小A起初并未放在心上。
毕竟在国内买精装修时,她也经历过“货不对板”的落差:样板房看上去处处精致,但实际交付时,地板厚度缩水,门套只是薄板贴皮,瓷砖档次也下降。
附带的家电看上去是西门子,但维修时师傅隐晦地说“我们没这个生产线”……
然而,日本交房当天,她发现现实与样板间几乎一模一样。
交房当天,开发商组织了一个立会い検査(交付前验房),和小A一起拿着表格逐个房间确认。发现墙面有轻微划痕时,开发商马上就记录下来,立刻安排了修复。

在日本,似乎根本不需要“验房师”这个职业。交房之后,添置家具电器,便能直接拎包入住。
如果你也对日本不动产感兴趣,想了解更多真实海外买家买房故事、最新市场房价及成交数据、以及独家未公开房源,都可以下方扫码加入我们的【内部群】,进群围观~


更让她意料之外的是,在日本买一户建还有“保修”服务。
在国内买房时,交房完之后如果有什么问题,通常需要业主主动去找物业或厂家报修。
但在日本,建筑商是“上赶着”、找上门来提供维修服务的。
在入住新家的半年后,她就惊讶地收到了来自施工公司的电话,对方提醒:“差不多到了半年点检的时间。”
点检那天,两位穿着统一工服的工作人员带着工具包上门。进门前,他们先出示名片,确认身份,再换上室内专用拖鞋。
接着就拿出了一个检查表格,像医生体检一样,细致地检查了从屋顶到下水管的各个角落,把每个房间、每个功能逐一确认。一边检查,还一边问小A:“住起来有没有不便?”

他们用水平尺检查门框是否变形,用手电筒照排水口,甚至打开热水器确认点火情况。
检查结束后,工作人员请小A在报告上签字,并告诉她:“下一次点检在半年后,我们会再联系您。”
后来小A才知道,如果在点检中发现小问题,工作人员会在当天修理,或者在一两周内派工人来修复。如果发现结构性隐患,会启动保修程序,由公司负责彻底修理。
“真的很安心,我还没见过这么主动的保修。”聊到这里时,小A笑着说。

回头再看国内的买房经历,小A感慨最大的差别在于:在日本,房子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而是一个持续被呵护的居住产品。
开发商不仅要把房子交付出去,更要承担长期的维护责任。
无论是期房与图纸的一致性,还是半年、两年、十年的定期点检,都让业主感到“买的不只是房子,而是一份安心”。
相比之下,国内购房者常常要面对交付缩水、维权困难、售后缺失的无奈。
这大概也是日本房地产的魅力所在:它卖的不仅是建筑本身,更是一种长期可依赖的服务与承诺。
对像小A这样的海外买家来说,这份“安心感”,或许比房子本身更珍贵。
加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